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謝艾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謝艾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十六國時期前涼猛將謝艾如何評價呢?
前言:謝艾是前涼儒生出身的大將;在暴虐的後趙石虎妄圖吞並涼州,統一北方的戰爭中,謝艾以寡擊眾,屢次大敗後趙軍隊,保住了北方最後一片樂土;以致殘暴成性的石虎竟然發出慨歎:“彼有人焉,未可圖也!”
(謝艾畫像)
西晉末年,天下大亂。曆經“八王之亂”、“五胡亂華”之後,北方地區戰亂不絕,民生凋敝。可是,在河西走廊一帶的涼州轄區內,卻是一派社會秩序穩定,百姓安居樂業的太平景象。
這都是西晉涼州刺史張軌的功勞。
自從公元301年張軌出任涼州刺史以來,他殫精竭慮,治理涼州;終於把涼州建設成為亂世中的一片淨土。中原地區的有識之士聽聞了涼州的政治情況,就發出了“天下方亂,避難之國惟涼土耳”的感歎。
(前涼的管轄範圍)
到了公元346年,張軌的孫子張重華繼承了前涼的基業。當時,北方的後趙力量強大,國主石虎暴虐好戰,他派遣後趙大將麻秋等將領統率大軍,大舉進攻,準備吞並前涼,統一北方。
(後趙石虎)
前涼比起後趙來,國小力弱;將領們打算堅壁清野,固守城池,以此戰略來拖垮後趙軍隊。
前涼的官員張耽慧眼識才,極力向張重華推薦謝艾這個文臣,說謝艾文武雙全,極富謀略,一定能夠打敗後趙軍隊。
於是,張重華召見謝艾。當時謝艾在前涼擔任主簿;他對張重華許下諾言:隻要給他七千人馬,他一定能打敗後趙軍隊。
結果,張重華不太相信,隻給謝艾了五千士兵,讓他出戰。
謝艾就帶領這五千人馬出征了。當時的世人是不相信他能夠取勝的。但是,謝艾率軍進攻趙軍,擊殺趙軍5000多人,大獲全勝。
謝艾就這樣一戰成名,從此,成為前涼的統兵大將。
第二年(也就是公元347年),後趙石虎不甘心失敗,又派大將麻秋率重兵進攻前涼。
張重華任命謝艾為前涼主帥,在戰略要地枹罕一共與後趙軍隊大戰了三次。
第一次,在形勢極其不利的處境中,謝艾在戰陣之中,端坐在交椅上,激怒了麻秋。麻秋不顧一切地猛攻前涼軍隊。前涼軍隊前後包抄,大破後趙軍隊,麻秋單身匹馬地逃竄了。
僅僅過了不到一月的時間,麻秋依仗後趙的強大,又集結了12萬大軍,雙方第二次開戰。
前涼由謝艾率軍兩萬,迎擊趙軍。在沙阜擊退了後趙軍隊。
到了7月,石虎給麻秋派來了大批援軍,讓麻秋繼續進攻前涼。經過幾次激烈的戰鬥,謝艾接連擊敗趙軍,最終,麻秋還是大敗而歸。
東晉 前期 名將 ?
祖逖就是聞雞起舞的那位,東晉時期北伐的領軍人物。衣冠南渡之後,祖逖見東晉沒有能力北伐,於是率領跟隨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餘家,從京口渡江北上,立誓要掃清中原。之後幾年內,祖逖成功收複黃河以南,長江以北大半中原地界,使石勒不敢南侵。祖逖功高震主受到司馬睿的製約,又見東晉內部鬥爭不斷,憂憤而死。
冉閔是十六國時期冉魏締造者,本是石虎的養孫,石虎死後受到石遵、石鑒的猜忌,被迫屠胡滅石。冉閔認為胡人不能為己所用,於是發布了殺胡令,冉閔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羯。冉閔建立冉魏之後,引發了少數民族各部的聯合反抗,鮮卑族首領慕容從遼東攻入冀州,冉閔兵敗被殺,冉魏政權僅兩年多就被滅亡了。
慕容恪是十六國時期前燕最傑出的軍事家,十五歲起掌握軍隊,多次以弱勝強,穩固了鮮卑慕容部遼東霸主的地位。冉魏建立後中原大亂,慕容恪帶領燕軍南下與冉閔開戰,燕軍連敗十次,最終慕容恪以“連環馬”生擒冉閔。後來慕容恪與吳王慕容垂一起攻下了東晉的洛陽,慕容恪幫助前燕建立了最大的版圖。
慕容垂是低配版劉備,前燕時期滅掉鮮卑宇文部,與太宰慕容恪合力攻占東晉洛陽,桓溫北伐前燕時慕容垂大敗桓溫。因功高震主受到慕容評的猜忌,被迫投靠前秦苻堅,淝水之戰前,慕容垂力勸苻堅進攻東晉。前秦大敗,隻有慕容垂手下三萬無損,並悉數交給苻堅。後來起兵反秦建立後燕,討伐北魏時病逝。
謝玄最初是桓溫的部將,麵臨前秦統一北方的巨大壓力,謝玄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,一手組建東晉最精銳的北府兵。淝水之戰中,謝玄擔任前鋒都督,派遣部將劉牢之率部夜襲洛澗,首戰告捷。決戰中用計使前秦軍後撤陣腳大亂,乘勢揮師猛攻,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果,收複了今河南、山東、陝西南部等地區。
陶侃出身貧寒,初任縣吏,後逐漸出任郡守。琅琊王司馬睿建立東晉後,陶侃任荊州刺史,平定了陳敏、杜弢、張昌起義,平複荊、湘兩地。為穩定東晉政權,立下赫赫戰功,陶侃的曾孫就是後來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。
謝艾是十六國時期前涼將領,文武兼備,受到前涼國君張重華的賞識。曾三次以少勝多,擊敗後趙名將麻秋,迫使石虎放棄滅亡前涼的企圖,為北方漢人保留下最後的立錐之地。
赫連勃勃是十六國時期胡夏建立者,東晉將領劉裕滅後秦南歸之後,赫連勃勃一戰全滅晉軍,劉義真單騎逃回東晉,劉裕手下許多得力大將陣亡,元氣大傷。赫連勃勃把幾萬晉軍陣亡將士的頭顱堆成骷髏台,彰顯其功。赫連勃勃是最早將騎兵的機動性運用於遊擊戰的軍事家,抗戰時期的遊擊戰靈感就來源於赫連勃勃。
桓溫是晉明帝的駙馬,曾溯江而上滅掉成漢,之後三次出兵北伐(伐前秦、後秦、前燕),戰功赫赫。後來大權獨攬想要自立,被謝安成功化解。拋開成敗論的話,桓溫用南方較弱的步兵抵擋北方騎兵的衝擊,還經常能取得勝利,已經算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事家了。
宋武帝劉裕無疑是整個東晉南北朝最閃耀的將星,從一個社會底層痞子奮鬥成開國皇帝。一生都在戰鬥未嚐一敗,平定孫恩盧循叛亂,滅桓玄、劉毅、滅西蜀、南燕、後秦,活捉慕容超、姚泓兩個皇帝,收複對漢人有重要意義的長安、洛陽,使南朝領土達到最大版圖,可惜最後沒能完成統一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